close

屋漏不見得有事; 屋漏恰逢雨,不好; 屋漏偏逢連夜雨,那就
真是糟糕了。

此次普悠碼號在新馬車站的彎道出大事,有人說根本不該買
普悠碼號,因為它不是真的傾斜式列車,它過彎所造成的每
秒平方0.8公尺的加速度值要比太魯閣號的每秒平方0.2公尺
的加速度值高很多; 也有人說這是台鐵內部人事、管理、制
度各方面的系統性、結構性的問題。

新聞報導說台鐵證實出事前火車自動保護系統(ATP)被關閉,
也就是說有一個當車速過快可以自動減速的裝置,當需要它
來幫忙減速的時候,但卻被關閉; 而過彎的時候車速過快
—新聞報導說車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,車身又不夠傾斜,
所以就彎不過去,就出軌了。


在這樣的彎道—半徑300公尺,以這樣車速—時速140公里
過彎,即便是太魯閣號,傾斜能力若出問題,一樣出事。因
為已超出了極限。所以這不是普悠碼的設計問題,因為在這
樣有東西故障的情況下,拿太魯閣號的設計過來,一樣出事。

有時候我們之所以知道屋漏, 那是因為下了雨。

系統性、結構性的問題。對台鐵而言,相同的車種,相同身
份的人,可能都會面臨到。甚至不同車種,不同身份的人,
也都可能會面臨到。但是怎麼之前都沒出過這麼大的事。因
為雨不夠大,地板縱使有點濕,拿拖把拖過就好了,或拿個
鍋子,盆子接一下就好。這次是因為雨太大了,鍋子,盆子
都滿溢了,水淹得整屋子,還把電器、傢俱都淹壞了。

復興空難發生的時候,大眾議論紛紛,有說復興航空是多麼
管理不善,有說機師是英雄,因為若沒迫降基隆河,傷害將
更為嚴重,. . . . . .。但所有機師,或了解飛機的人士,心
裡就會有數,因為所有雙引擎的飛機,即使有一個引擎失去
了動力,飛機還是能夠靠那剩下的一個正常的引擎,正常起
飛與降落。而飛機駕駛,則一定會去將那顆失去動力的引擎
關閉然後重新發動。所以原本還有一顆可以正常維持動力的
引擎又突然間失去動力。是事情如此恰巧兩顆引擎接著故障
?不然就是關錯了引擎—把原本好的引擎當做壞的關掉重新
發動了。調查報告一年後出來,是飛機駕駛關錯了引擎。


所以有一種說法是,該飛機的引擎重新發動的設計概念有問
題,如果設計為不必先關引擎就可以重新發動,就不會造成
有關錯的情況了。而至於生產該飛機的公司後來有沒有去改
設計,就不得而知了。

所以一切還是得回歸技術及原理去分析。

由曝光的火車駕駛員與調度員及檢修員的通聯紀錄得知,這
一輛火車從一開始,就是在諸多功能異常的情況下仍然勉強
行駛,因為駕駛有說,動力時有時無,電門會自動歸零,電
門與儀表不一致,關了ATP動力有出來,. . . . . .。如果換
了車,也許就可以避免這場災難。

但有沒有必要如此做?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換車?誰有權決
定要不要換?


鐵路局的局長一定有權下令換車,如果他曾經做過檢修員,
而且技術一流,只需聽取駕駛員的口頭描述,便能夠馬上作
出是否換車的決定。否則他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讓維修人員
能夠充份訓練的學習環境、維修品質能得到充份確保的品質
制度、建立一套換車標準,. . . . . .。

而必須要最清楚火車狀況的人,非檢修員莫屬,或是駕駛員
說,這種(爛)車怎麼開啊,得換一輛才行,但駕駛員通常不
會如此霸氣外露。


如果實施雙人乘務,或檢修員隨車檢修,那麼駕駛員就可以
專心開車而不必為蒐集檢修員所要求的情報還要把頭伸出車
外。檢修員也許在經由一段隨車行駛之後能夠對排除問題,
或對車況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掌握,也有助於作出是否換車、
何時何地換車的最佳決定。

如果在宜蘭就決定要換車,但車子得從花蓮開過來,得等上
一個小時,會招致怨聲載道,說不定還得賠償乘客的損失,
而且車子從花蓮開過來,這時間路上如果還有其它列車在,
那麼調度員就得好好地調度了。

其它列車要不要禮讓這輛趕著去接駁的車,如果要讓(插隊)
那又將會影響到其它列車上的乘客(因為得換他們等了),不
讓,那原本等換車的人,可能要等更久。接到乘客後再開回
來,又是同樣的問題,很累耶。


普悠瑪號的 ATP 設置,據 《自由時報》 報導,台鐵局機
務處副處長賴金隨表示,台鐵沿線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感應
設備,列車 ATP 系統感應到後,就會知道該路段最高限速,
列車若超速 3 公里/小時就會自動煞車,超過 5 公里/小時
就會讓列車停車。若列車無法感應到路線上的感應器時,會
先在儀錶板嗶嗶嗶提醒駕駛,仍異常就會煞車將列車停止。

有乘客反映,出事前列車走走停停,急剎兩次的情況,似乎
與台鐵機務處副處長賴金隨所描述的ATP動作一致。

那麼過彎前的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是哪來的? 駕駛說,它
是將電門放在標準速度的每小時82公里附近。如果是這樣,
那麼即使是實施雙人乘務,恐怕也無濟於事。

有沒有一種可能,駕駛在電門與儀表不一致的情況下,為了
讓動力提升而拉高了電門,結果動力又突然回復與電門一致,
於是產生高速,而此時ATP又處於關閉的狀態(沒關列車會開
不動),車身又沒有足夠的傾斜(故障了),所以就出事了。

 

《 後記 》

一直以來,都知道電氣列車的電力是透過「高壓電車線」與
「集電弓」傳送到車身裡。但對於「集電弓」與「高壓電車線」
之間是如何能達成電力傳送的細節,則無所知。有一天,突然
心血來潮,想要去了解,於是上網輸入關鍵字「集電弓」搜尋。
其中有集電弓的構造以及運作的原理。在當中,發現了集電弓
是使用「壓縮空氣」將集電弓「推」上去跟高壓電車線接觸的。
這個發現令我突然聯想到普悠瑪號出軌事件中,駕駛與調度之
間的通聯記錄的報導,其中就有提到「主風泵」、「空壓機」:

16:07:55

(地點:福隆-大里)

(車況:1、8主風泵停止運轉)

司機員:6432您好。

調度員:6432請問你車子怎麼樣?

司機員:6432機車動力時好時壞。

調度員:什麼意思?什麼時好時壞?

司機員:就是有時候動力會自動切斷。

調度員:動力會自動切斷?有什麼故障指示燈嗎?

司機員:故障指示燈,就是1車和8車空壓機那個跳開。

調度員:空壓機跳開,1車到8車空壓機跳開。

司機員:對呀,那個應該不會影響。

調度員:空壓機跳開就是你的空調,就是你的冷氣嘛。對不對?

司機員:對。但是我的動力有時候就是會切掉就沒有了。

調度員:這樣子厚,你現在開沒有問題嘛。

司機員:沒有問題,就是花蓮的時候,列檢可不可以上來看一下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對於動力的時有時無,當時似乎沒有人「聯想到」「集電弓」與
「壓縮空氣」。

而我這心血來潮的那一天,是2020年11月27日。距離台鐵發出
事故調查報告的的時間—2018年11月26日—剛好兩年。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普悠碼號 出軌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場外人仔細剖析 的頭像
場外人仔細剖析

場外人 的部落格

場外人仔細剖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