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,黃豆、黑豆是蛋白質極佳的來源。尤
其是對吃素的人而言,取代了海鮮,肉類。
我會把黃豆,黑豆,鷹嘴豆放在一起吃。加上點蔬菜,用鹽
巴、醬油膏、黑胡椒調味。就可以是一頓「正餐」。想要追
求更多的人,或許可以再拌點 橄欖油 或 胡麻油。
黃豆裡面還有脂肪。所以黃豆,黑豆,鷹嘴豆的組合,是醣
類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、維生素的營養都具備。加上蔬
菜的纖維素、植化素,甚至一些「好的油」,營養有均衡到
了。
最早的時候是用煮的。豆子洗乾淨,加水浸泡兩小時。之後
連泡豆子的水一起上瓦斯爐上面煮。
但這麼做有幾地方個得小心。水的量要足夠,水太少了,水
煮乾了豆子還沒煮熟;水太多了,會煮成豆子湯。煮的過程
中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,排油煙機要開。還會像煮豆漿一樣
冒出大量的泡泡溢出來淹到爐火,所以爐火需要照顧。
之後用蒸的。就沒有大量的泡泡會溢出來的問題,但還是要
泡豆子,要注意蒸的時間,時間不夠蒸不熟,時間太長又怕
把蒸鍋的水燒乾。仍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,排油煙機還是要
開。
後來用電子壓力鍋,因為壓力被封在鍋裡,產生的水蒸氣極
少——因為內鍋的水也很少(稍稍淹過豆子,少一點也可以)。
30分鐘後就可以吃了。 重點是豆子不用浸泡,所以30分鐘
加上洗豆子的時間就是整個烹煮的過程了。
但兩個兒子都不吃。因為他們說這是「暗黑料理」,看起來
很「噁」。
的確是。因為黑豆會將黃豆、鷹嘴豆染得「黑黑的」,外相
不佳。
大部分的人聽了營養價值分析之後會覺得「很棒,可以試試」。
但看了之後,可能就會打退堂鼓,不會想去吃它,即使從西
醫營養學的觀點來看,營養極佳;從中醫的角度看,黑豆還
兼具有滋陰、補腎的功效。
停留在看物體表相的人,就吃不到這樣的營養價值了,就像
我的兩個小孩那樣。
所以,如果能將該道食物的表相改變,變成有光鮮亮麗,色
彩誘人的外表,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吃,那麼對該道食物本
身就具有加分的效果了。
而這「加分的效果」,讓我想起了最近是面試的季節,有人
分享了一則成大副校長林從一教授的面試6策。
其中有一策是這麼說的:2.當面試官問到你特別會的題目時,
如何答?
下策--三兩下清潔溜溜:
毫不思索,見獵心喜、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,將答案一口
氣托出,幾乎和Google一樣神。答案彷彿就在你口袋裡,口
試官很可能給你這題所有的分數,但是看不出加分的理由。
中策--擴大戰果:
氣勢凌人的一直說、一直說,將相關的領域一直捲入、一直捲
入,幾乎用掉所有面試時間,直接剝奪掉面試官出你不會的題
目的機會。
上策--作為一個能思考的人:
心中喜悅像跳躍的小鹿,簡直要跳出喉嚨,但是hold住。做沉
思狀,表現出「這真是一個有深度、有學問的問題」,然後以
邊思考邊說的方式回應面試官。沒有考官不喜歡「喜歡思考的
考生」,所以,相信我,你的錄取機率大大提高。
最後一部分也是做學問的方法:當心頭浮上了好想法、理論、
論證時,一定要先hold住心中跳躍的喜悅小鹿,先進一步問問
自己這想法有沒有問題?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?多問自己一次,
為什麼這是一個好想法?如果你隨著喜悅脫口而出,通常你的
好想法會和許多人的好想法具有差不多的深度。如果再hold一
下,多沉澱一會,再把玩一次,可能就出現一個比任何人都新
穎的、更具深度的好想法。
想想,如果林從一教授來當面試官,當他問到一位「以邊思考
邊說的方式回應面試官」的學生,他會不會去想,這學生真的
是一向都這麼回答問題的?還是因為看過了他的「面試策略」
而在此「發揮演技」來博取他的歡心的呢?但如果是「毫不思
索,見獵心喜、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,將答案一口氣托出,
幾乎和Google一樣神。答案彷彿就在你口袋裡」的學生,那
肯定是沒看過「面試策略」,那麼也就不會有「演」的問題了。
如果從這角度思考,那麼林從一教授到底是要為「有可能演」
的學生加分,還是要為「一定不會是在演」的學生加分?
如果面試的題目是屬於那種必問的,大家都會準備到的「必考
題」,不「毫不思索,見獵心喜、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,將
答案一口氣托出」,還在「以邊思考邊說的方式回應」,那不
是擺明了就是在演?
天下雜誌有篇文章報導擁有財富經常排名在全球數一、數二
位置的 伊隆▪馬斯克(Elon Musk)的面試方式——最短機會只
有30秒!馬斯克面試最看重這幾點。其中提到,在與 馬斯克
見面之前,每位求職者都會收到警告,被告知面試可能持續30
秒鐘至15分鐘。所以,會的就趕快答吧,別搔首弄姿,裝模作
樣了。
六祖惠能大師這麼說:「思量即不中用,見性之人,言下須見」。
所以求職過程中的適才適性測驗,主試者也是不希望應徵者多做
思考的。
會彈奏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。如果二十歲會彈,那是一般人;
如果五十歲才會彈,那是笨鳥慢飛;如果六歲就會彈,那是天
才。同樣是彈奏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,快會的跟慢慢才會的人
的待遇,如此不同。
馬斯克面試時還會問「1問題」以辨別真假人才——「告訴我你
曾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難題,以及你是如何解決的」?如果你
還在「以邊思考邊說的方式回應」,不知道馬斯克會怎麼想。
如果「毫不思索,見獵心喜、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,將答案一
口氣托出」,甚至還可以「氣勢凌人的一直說、一直說,將相
關的領域一直捲入、一直捲入」,沒關係,你可以一直講,講
到15分鐘。
你說,這只是大學的入學面試耶,怎麼會扯到世界級的伊隆▪馬
斯克面試。那誰能保證,面試的教授們都沒有經過世界級面試的
洗禮或都不知道有這種世界級的面試方式?
知道的就趕快答,不知道的想快也快不了。
深度與學問,看的是內容。如果演技可以為深度與學問加分,那
也不妨可以努力一下。就好像把黃豆,黑豆,鷹嘴豆一起煮,若
能夠改善外表的「暗黑」,那是再好不過了。
而介意他人的「毫不思索,見獵心喜、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,
將答案一口氣托出,幾乎和Google一樣神。答案彷彿就在他口
袋裡」,或在意他人「氣勢凌人的一直說、一直說,將相關的領
域一直捲入、一直捲入」,因而忽視了其談話的內容與深度,
那麼就像我那兩個兒子一樣,無法得到其中的「營養」了。
而關於該策略「最後一部分也是做學問的方法」,某些論文的發
表或專利的申請,有些是需要儘早卡位的。先發佈一個概念,然
後再慢慢實現。而很多產品也是一樣,先上市搶市佔,然後慢慢
修整,改善,演進。綜觀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——例如:建築,
行動電話,電腦,法律,. . . ,等等,不也都是如此—從茅草屋
到木造屋到磚瓦屋到鋼筋混凝土屋,從大電腦到個人電腦到筆記
型電腦—而不是一開始就完備的。